2025-07-06来源: 艺术中国 |
展览现场 6月21日,重美术馆2025夏季新展“.GIF”如约而至。 “.GIF”作为数字早期图像格式,以低技术门槛和高传播效率流行,其循环播放机制成为“变化”观看方式的隐喻——一种不断更新的视觉经验与意义生成方式。此次展览邀请段少锋、辛云鹏、孙文杰三位充满活力的策展人共同策划,11位 /组艺术家以 AI算法、机械装置等多元手段创作。作品或互动或疏离,以摇摆、旋转或细微变化挑战感知边界。展览跳出“动态装置”传统框架,强调“运动”作为作品的结构语言,引导观众超越对“动”的直觉,重新思考时空与身体感知的关系,呼应社会科技演进中感知持续更新的生存处境。 单元1:“世纪”海报 单元1:“世纪” 单元一围绕“世纪”主题,指出科技发展下已知范围扩大,伴随更多不可知,艺术与肉身面临困境。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浪漫与未来恐慌交织,如今只剩记忆与数字化废墟。展览单元“世纪”囊括了时子媛、吕连涛、许毅博三位艺术家的作品,呈现了人从自然主义到科学高速发展的异化及技术反思,英文“Vanishing”指肉身体验消逝,而艺术可表达技术无法触及的秘密与错误。 《回响室》,时子媛,单元1:“世纪”展厅现场 《等待》,吕连涛,单元1:“世纪”展厅现场 《规定生长2号》,许毅博,单元1:“世纪”展厅现场 单元2:某景中海报 单元2:某景中 这一单元指出装置艺术无明确历史线索与审美范式,注重观众“在场”及功能化关系美学。其创作离不开社会语境,中国装置艺术发展曾受 90年代国际双年展体制影响。装置艺术需从个人经验、社会现场等重构语境,发展平行主体性。单元中呈现了罗爽、刘亚洲、宋紫薇、张佳沁&张伦伦四位 /组 89后艺术家的实践,以“运动”主题激活真实观看。 《雨刷器》,刘亚洲,单元2:“某景中”展厅现场 《在迷雾中重建》,张佳沁&张伦伦,单元2:“某景中”展厅现场 《电光-晨昏线》,罗爽,单元2:“某景中”展厅现场 《回声谷》,宋紫薇,单元2:“某景中”展厅现场 单元3:微倾之隙海报 单元3:微倾之隙 单元三以卢克莱修“微妙偏转”理论为基础,通过艺术家作品展现非人类中心视角的复合场域。包蓉、郭城、覃小诗、张茂,四位艺术家以精微动作、材料响应及偶然性事件,构筑具身行动的艺术场景,强调世界在细微偏移中生成,观者也成为偏移的一部分,探讨变化与创造力的本质。 《不惧迅雨,不畏疾风》,覃小诗,单元3:“微倾之隙”展厅现场 《抽象神谕生成器》,郭城,单元3:“微倾之隙”展厅现场 《雨中跳舞》,包蓉,单元3:“微倾之隙”展厅现场 《环形:沙丘》,张茂,单元3:“微倾之隙”展厅现场 展览主创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合影 下午四点,开幕仪式拉开帷幕,吸引过百位嘉宾到场观看。重美术馆馆长欧阳星、策展人段少锋、孙文杰和艺术家许毅博先后致辞,各自分享了对于此次展览的独到观点。致辞环节过后,策展人与艺术家引导观众沉浸式参观展览。开幕仪式由重美术馆展览总监季钰程主持。 展览现场 据悉,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10月8日。(图片来源:重美术馆) 责任编辑:王洁 |